
日期:7月8日 星期二 天气:晴
地点:晋江磁灶镇苏垵村
夏日的早晨,阳光明媚,晋江九十九溪苏垵河段微风轻拂。
紧邻河畔的“黑茶古”展示馆里人声鼎沸,由苏垵村组织开办的“黑茶古”制作技艺公益培训班正式开课,吸引了首批27名学员参加。
一台陶车、一桶清水、一块泥巴……培训课堂上,在几名老师傅手把手的帮带下,学员们从理论学习到动手实践,认真学习传统陶艺的基础技能——拉坯。
“制陶是磁灶的传统技艺,有着千年的传承历史,是磁灶传统文化的根,也是磁灶建陶产业的魂。”苏垵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树森说,对于苏垵来说,“黑茶古”传统手工制陶技艺不仅是村里的文化名片,更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支点。
磁灶烧制陶瓷的历史有1700多年,在宋代已远播世界。其中,苏垵村传承的手工制陶工艺以制作“黑茶古”最为有名,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崇祯年间,素有“苏垵茶古见火颤(音,意为‘叫’)”的美誉。
随着传统工艺做出的茶壶、药壶在市场上遇冷,磁灶不少从事传统手工制陶的老师傅被迫转行,散落磁灶各村落间的古窑也因此荒废,苏垵村也不例外。
“现如今,村里能熟练制作‘黑茶古’的师傅越来越少,手艺传承已出现断层。”陈树森说,开办“黑茶古”制作技艺公益培训班,既是为了发掘和培养非遗传承的后备力量,让技艺代代相传,更是为了守住苏垵的文化根脉。他介绍,这次培训班将持续开办10天,教学内容涉及陶器拉坯、陶艺绘画、手捏陶艺等传统制陶技艺。
课堂上,陶艺培训还在继续。陶车上,一块块泥巴经过学员们的巧手制作,变成一个个造型各异的坯体。
“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要好好传承下去。”看着成型的陶坯,陈财源满脸笑容。他是苏垵村“两委”,也是这次培训班的一名学员。
陈财源说,以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苏垵村正全力打造特色旅游乡村。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保护好、传承好优秀乡村文化很重要。他希望借力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更好更快发展,让全村人享受更多乡村振兴的红利,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阿火(赖自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