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人物丨青阳72岁陈细凤:巧手剪出“花样”生活

晋江新闻网2025-07-08

晋江新闻网7月8日讯  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一双巧手、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便能剪出大千世界。晋江有许多的剪纸爱好者,他们凭借着对剪纸的热爱,不仅勤于创作剪纸作品,更化身公益志愿者传播剪纸文化,咱厝青阳的陈细凤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72岁的陈细凤与剪纸结缘已有10年。10年来,她创作了大量的剪纸作品,每年都会参加公益剪纸推广活动,这些年更成为学校的剪纸老师,为传播剪纸文化而努力着。剪纸让她的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她的“花样”生活吧。

与剪纸结缘10年

2015年,晋江老年大学开设剪纸班,陈细凤第一时间便报了名。虽然是2015年才开始学习剪纸的,但是她与剪刀的缘分却早早就结下了。退休之前,陈细凤在供销社上过班,后来开了一个窗帘店。“开窗帘店时,我天天要拿剪刀裁剪窗帘。不过那个时候拿的剪刀很大一把,和剪纸这种小小的剪刀完全不同。”陈细凤拿起手中小小的剪刀笑着比画道。

剪刀大小不同,但使用手法却是一样的。也因此,陈细凤一开始学习剪纸时,使用起剪刀来可谓得心应手,只要给她一把小小的剪刀、一张纸,她便能飞快地“变”出“花”来。

这些年来,陈细凤创作了很多剪纸作品,其中很多是很复杂的大型作品。但是谁能想到,一开始,她连最简单的窗花都不会剪呢?“一开始连最基本的动物图案、窗花图案都不会,上课的时候,就跟着老师学习技巧,回家坐在桌前慢慢琢磨。”陈细凤介绍,剪纸并不是拿起剪刀就行的,剪之前要构思、绘画,是一项集绘画、裁剪于一体的传统技艺。要做好剪纸,不仅要有绘画的功底,还要有耐心和巧劲。“我不会画画,过去也没学过,一开始都只能临摹别人的。”没有绘画基础,陈细凤学习起剪纸来就很吃力。但是不服输的个性让她从最基础的素描开始一笔一画地学习,一幅简单的图案都要画上五六次才像样。经过不懈努力,陈细凤如今不仅能自己画纸样,还会结合主题去创作。

除了考验绘画功底和耐心外,剪纸还很考验眼力和腰力,“越简单的作品,线条越粗,线条粗就好剪。线条越细,说明作品越复杂,需要一点点去刻画。”陈细凤喜欢细腻的线条,因此她的作品都会比较复杂,也就意味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创作。“有一次创作一幅国庆主题的作品,里面有很多花卉元素。为了让花更形象,我用了很多细线条去表现。那幅作品整整花了两天的时间,眼睛要紧紧盯着,不然一不小心就剪断了。”陈细凤说,一旦开始创作,她便要在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时腰疼得受不了了,但是想着作品还没完成,又停不下来。”

初到晋江市老年大学,陈细凤报了很多课,比如摄影课、功拳课,可最后坚持下来,而且一上就是10年的课,便是剪纸课。如今,作为剪纸班的班委,要帮忙发放剪纸材料,还要帮助辅导新学员。课堂上学习的时间变少了,她便抓住在家的时间,一有空就剪,“有时会剪到凌晨一两点。家人都说不要那么累,但是我想说,做喜欢的事情,哪里会觉得辛苦呀。”陈细凤笑着说。

创作晋江元素作品

走进陈细凤的家里,到处都能看到她的剪纸作品。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餐桌上摊开的剪纸纸样和工具。“这张餐桌的位置光线好,桌子比较高,坐着剪纸时比较舒服。”陈细凤说,这个餐桌一角就是她的创作“基地”,虽然很简陋,却带给了她无尽的快乐。

这几天,陈细凤在忙着创作一幅以晋江为主题的剪纸作品。在餐桌上,摊开着两张A3大小的画纸,两张画纸的内容很像,上面有白塔、红砖古厝、燕尾脊、滴水兽、五店市石马、五店市戏台等晋江风景元素。但仔细一看又能看出区别:一幅作品更为细腻,图案中的线条更多。“这是一个朋友订制的,这一张是原图,图很好看,但是不能直接用于剪纸。所以我在对原图做修改,将原画转化成剪纸用的纸样。”陈细凤说,原图线条不够,剪出来就不好看。因此,她在原图的基础上增加细节,比如突出红砖的纹路,还有屋顶的瓦片线条及滴水兽身上的花纹等。

“这张作品光是修改就花了两天的时间。”陈细凤对这幅作品很上心。原来,订制这幅作品的人是要将作品送给祖籍晋江的台湾同胞的,“希望台湾同胞能通过作品更多了解晋江,也多到晋江来走走看看作品里美丽晋江的实景。”

参加剪纸公益活动 传播剪纸文化

6月21日,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二楼的剪纸体验区,陈细凤忙着教游客体验剪纸。这是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非遗公益体验课,陈细凤是剪纸课老师之一。“只要馆里有开设剪纸课,我都会过来,能够让更多游客了解泉州剪纸,我很高兴。”陈细凤说。

“有一次,一名来自大连的90岁游客看到我在剪纸就坐下来不走了,说要向我学。后来,他真的认认真真地剪完了一个作品。”陈细凤说,这名游客事后很认真地对她表示感谢,说泉州剪纸很有意思。这让陈细凤心里感到很自豪。

参加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非遗公益体验课活动,只是陈细凤参与的众多公益活动中的一个。这些年来,陈细凤加入晋江市老年大学乐为志愿服务队、晋江市剪纸协会公益志愿服务队。每到节假日,她几乎都在参加公益活动。从2018年开始,她便走进校园、社区、军营、警营,传承和弘扬剪纸文化。

2019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在晋江举办,陈细凤还参与拍摄了官方宣传片,将现代设计手法与传统剪纸艺术融合在一起,和小小球星们一同记录和见证了这一体育盛事,凸显晋江爱拼敢赢的精神。“当时拍摄地点在金井塘东村,天气很热,我们在小巷里拍摄,几个镜头拍了整整一天,虽然很辛苦,但是觉得特别有意义。”陈细凤翻看着当时的拍摄花絮说道。

此外,每年年底,陈细凤都会参加公益下乡活动,为村民们剪生肖、剪“福”字,“每年都有二三十场,有时一天要赶两场,上午一场下午一场。”陈细凤记得这些年自己跟着公益下乡活动走遍了晋江大小村落,“主要都是教村民剪‘福’字,能把‘福’送给那么多人,我特别高兴。”

这些年,陈细凤还客串学校校外辅导员,走进课堂将剪纸文化传授给学生。在西园街道小桥小学,她为29名小学员上了12节课,每周都雷打不动地到学校去。此外,她还是晋江市妇联儿童之家专业成长课程剪纸课的老师。今年3月,她更成为晋江市安海退休管理委员会剪纸兴趣班的老师,三个月的时间里风雨无阻地去为学员上课。

陈细凤一边参加剪纸公益活动,传播剪纸文化;一边不忘学习。“我今年还报了钢琴课,每周二上午上剪纸课,周三上午和周四下午上钢琴课,两堂课互相调节也就不觉得累了。”陈细凤说,有时候剪纸累了,想让眼睛休息一下,自己就会去弹弹琴。如今,剪纸已然成为陈细凤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利用手中小小的剪刀,陈细凤“剪”出了忙碌快乐的晚年生活。

标签:
责任编辑:曾泓铭 曾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