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鹫寺探宝记

晋江新闻网2025-04-30

须弥座上的“飞天”浮雕

须弥座上的花卉浮雕

弘一法师题写的“灵鹫禅寺”门匾

清代的食台

清乾隆时期的石香炉

刻有几何纹图案的砖

  ▲时间: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天气:晴 地点:晋江市龙湖镇烧灰村

  龙湖镇烧灰村灵鹫寺安置佛像的石须弥座上,找到了明代的4幅“飞天”浮雕石刻,这可是泉州“四普”中首次发现的明代“飞天”石刻。

  得知这个消息时,我很是惊讶。烧灰村我来过不少次,灵鹫寺也去过,寺里弘一法师的墨宝我都记得,可这 “飞天”石刻却毫无印象。满心好奇与期待之下,我和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金鹏再次前往灵鹫寺。

  明代“飞天”

  烧灰村位于龙湖镇西部,是一个侨村,也是晋江商贸发展较早的村庄。灵鹫寺位于烧灰村东南侧,香火缭绕,院中还有一棵百年木棉树。

  灵鹫寺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相传宋元交替时,它毁于兵乱,元代尝试重建却未成功,直到明代才建成,之后在清代、民国时期又多次修缮,现在看到的是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重修的三开间榉头止寺庙。

  走进灵鹫寺,穿过院子来到大殿,再经由一扇小门进入内殿,安置佛像的石须弥座便出现在眼前。内殿里共有3座石须弥座,分别位于正中央和两侧。

  须弥座中部的束腰位置,就是浮雕石刻所在之处。正中央须弥座的束腰被分隔柱分成5堵,中间刻着花卉,两侧各对称刻有2组瑞兽;左侧须弥座束腰被分成3堵,中间是“鱼跃龙门”浮雕,两侧都是“飞天”浮雕;右侧须弥座束腰同样分成3堵,中间刻着“牡丹花卉”,两侧也都是“飞天”浮雕。

  吴金鹏介绍,对比宋、元、明三代,宋元两代须弥座普遍形制繁复、雕刻精致,分隔柱多与石刻为整块石板雕刻而成,且常见高浮雕力士、竹节、莲花等图案。灵鹫寺现存须弥座浮雕较低,分隔柱均为独立设置,且为素面,形制简单,所以初步判断这些石刻年代晚于宋元,应为明代。他还补充道:“晋江市博物馆就藏有宋代须弥座,堵石上雕刻‘飞天’,分隔柱上雕刻高浮雕力士。”

  灵鹫寺历史悠久,可这3座明代须弥座为何一直没被发现呢?从内殿出来站在殿中,答案不言而喻。平常游客、香客来此,只能看到须弥座上的佛像,内殿空间狭小,只有寺里的师父能进去诵经、打扫。

  意外之喜

  这次发现明代文物,对烧灰村和晋江普查队来说都十分意外。一开始,大家的注意力在弘一法师留在寺里的墨宝上。

  对海内外烧灰人来说,这座寺庙意义非凡,是他们的根和乡情寄托。但由于年代太久远,主殿屋顶损坏漏水,木梁也开始腐坏,村里便有了重建主殿的想法。

  “我们也不舍得直接拆掉重建。”烧灰村党总支书记洪朝峰告诉我,因为寺内有弘一法师的书法石刻,多年前市里来拓印留存过,又赶上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村里便在龙湖镇的指导下,到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咨询相关事宜。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仅要复查“三普”时发现的文物,还要推动新文物的发现。吴金鹏说:“我们就是在这个契机下来灵鹫寺普查的,起初是冲着弘一法师的书法来的,没想到有了明代文物这个意外之喜。”

  弘一法师与灵鹫寺结缘,是因为他的至交广空法师。当时广空法师担任灵鹫寺住持,邀请弘一法师前来。弘一法师为灵鹫寺题写了“灵鹫禅寺”进门门匾,还写了进门、殿前壁柱、殿内壁柱、后金柱四对楹联石刻,前两对是少见的篆书体,后两对是常见的“弘体”。

  吴金鹏一边带我看弘一法师书法石刻,一边讲解:“这石刻上还有落款‘中华廿五年 沙门一音书’。弘一法师在灵鹫寺留下的石刻数量多,还有少见的篆书体,都非常珍贵。”

  他还与我讲起灵鹫寺的侨乡情缘。1957年,广空法师的徒孙灵鹫寺心莲姑远渡菲律宾弘法,把闽南佛教文化传播到当地,还在菲律宾建立了灵鹫寺。“所以说,烧灰村的灵鹫寺在推动中菲文化交流方面贡献很大。”吴金鹏如此感慨。

  一眼千年

  这次在灵鹫寺的收获可不止这些。吴金鹏还带我看了清乾隆时期的石香炉、清代的食台。在灵鹫寺原外墙处,还发现了一些疑似宋代几何纹图案的砖。

  从宋代到民国,不同时期的文物见证了灵鹫寺文化的延续。吴金鹏用“一眼千年”形容灵鹫寺:“在这里,一眼就能看尽千年历史。灵鹫寺就是一座文化宝藏。”

  采访当天,灵鹫寺的明一师父一直陪着我们。她今年40岁,在灵鹫寺出生长大,对寺里的一砖一瓦都了如指掌,也是她带着普查队进入内殿查看须弥座的。

  明一师父说,她小时候看到须弥座的“飞天”石刻,还纳闷人物脸上的五官怎么没刻清楚,完全没想到这些是明代文物。

  “2021年,泉州洛江的一位师父来灵鹫寺,在内殿看到须弥座后就提醒我这些很珍贵,一定要保护好。”这次普查队来看弘一法师的书法石刻,明一师父就带着大家去内殿,给了普查队一个大惊喜。

  就连这次普查发现的清乾隆石香炉,之前一直闲置在灵鹫寺门口,上面还堆着杂物。“这个石香炉闲置很久了,以前我们还拿它放过地瓜。”明一师父说,后来寺里没地方放,把它挪到门口时,她看到香炉正面刻着“清乾隆”字样,心里猜测这是清代的物件,就特意让正面贴墙放着,以防损坏。如今,该石香炉上的杂物已经清理,并被挪至院内。

  洪朝峰说:“接下来,我们会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对主殿损坏的地方进行修缮,同时保护好这些新发现的文物。”

  记者 许金植 阿火(施蓉蓉)

标签: 灵鹫寺
责任编辑:曾泓铭 曾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