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晋江24小时城市书房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书香晋江 蓄力正当时

晋江新闻网2023-02-15

  晋江新闻网2月15日 近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公布,晋江市《24小时城市书房:打造“不打烊”的市民公共文化空间》榜上有名,为福建省唯一入选案例。

  2016年,晋江市率先在全省开设第一家24小时城市书房,2018年将“建设10家城市书房”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通过发动各界联动共建,晋江已在学校、社区、商场、景区、企业等场所建设11家24小时城市书房,为市民打造可休闲可阅读的“家门口图书馆”。

  这些城市书房风格迥异、别致精巧,它们或是嵌入红砖古厝的五店市,或是坐落于三创园,面朝龙泉书院,又或是毗邻白塔与安平桥相映。在城市书房,你可以捧起书寻一隅之地,伴着传统韵味放空心境,亦可以铺开学习用品,在恬静的环境中才思泉涌,还可以任思绪万千,将身体放松于书房之中,品味城市底蕴的同时休憩心灵。

  晋江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案例入选,是晋江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构建“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协助、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机制下获得的一个国家级荣誉,树立了公共服务领域践行“晋江经验”的典型。

  作为城市文化名片的晋江市图书馆,不仅在晋江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更以她的品质俘获着读者的心。

  “如果中国每一座城市的图书馆服务都能像晋江一样,那我想中国人的素养和知识储量会在全球占有一定位置。”这是新晋江人张彩霞在晋江市图书馆读者意见簿上写下的一段文字。

  2019年底,原本在北京工作的张彩霞带着孩子来到晋江与丈夫团聚,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了解到了晋江市图书馆。当时,张彩霞带孩子到晋江市图书馆参加活动,活动中有一个和授课老师合影的环节,图书馆工作人员主动提出帮小朋友们拍照,“像我们帮别人拍照,一般拍好把照片传过去就可以了,但他们不是这样的。他们给每个小朋友都拍了合照,一个不落,然后主动找我们要邮箱地址,发过来的照片特别清晰,孩子的表情也很好,一看就是精选过的。当时我就觉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真的很有心。”

  除了贴心的服务,令张彩霞深有感触的还有从“人 找书”到“书找人”的变化。

  近年来,晋江不断打破资源屏障,通过搭建全民阅读网络,以晋江市图书馆为中心,以晋江各级图书馆、流通点和街区自助图书馆、城市书房为网点,辐射1公里服务半径内的镇(街道)、(村)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实现均等服务。

  “有时工作忙,来不及在图书馆开放时间内还书,就可以到24小时自助还书点。”张彩霞说,晋江市内35个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商业广场、镇区街道、公园……市民闲时逛街、饭后散步,任何时间都能随手借阅归还。

  截至2022年底,晋江市每2.2万人拥有1个图书服务点,实现19个镇(街道)基层图书服务点覆盖率100%。丰富的馆藏资源满足读者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多样的阅读活动启蒙也促进市民感知阅读的乐趣和价值。

  “以前要踮着脚才能拿到书,现在我都比书架还要高了。”少儿馆内,15岁的张思颖一边和书架比高一边说。2012年,上幼儿园的张思颖第一次与晋江市图书馆结缘。“好壮观啊!”张思颖回忆起第一次来到图书馆的印象,琳琅满目的书籍让她深感震撼。

  “我小时候经常参加阅读活动,老师会给我们讲绘本,很多小朋友坐在底下听,挺温馨的。”张思颖说的阅读活动,至今仍在开展。每周六上午,晋江市图书馆少儿馆的一楼活动室都会开展亲子绘本阅读活动。小朋友和家长围坐在桌旁,志愿者老师或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或扮成书中主人公与小朋友对话,活灵活现地将精彩故事再现。耐心且富有趣味的课堂互动,让孩子们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思颖的“心头好”从少儿馆“升级”成了中心馆。“上初中时我特别喜欢看推理小说,每次放假有时间,就会跑到中心馆三楼。有时候一些热门的书特别抢手,去晚了就没有了。”为了抢到热乎的新书,张思颖也有自己的小妙招。“实在没时间去总馆,我就会在图书馆的公众号上预借,再到指定地点取书。”

  据统计,近10年来,晋江市图书馆文献借阅量由61.6万册次上升至267.5万册次,增幅达334%;品牌活动“悦读节”年均举办活动350多场次,每年参与者超10万人次。

  “接下来,我们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1+6’专项攻坚行动要求,进一步加快文体旅融合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晋江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_杨静雯)

标签:
责任编辑:林琳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