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烊”的城市书房,让阅读更简单

晋江新闻网2023-02-15

  晋江新闻网2月15日讯 12日,在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的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晋江市图书馆报送的《24小时城市书房:打造“不打烊”的市民公共文化空间》入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为福建省唯一入选项目。

  “晋江市2016年起就在全省率先开启24小时城市书房建设,并将其纳入晋江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内,优化布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24小时不打烊’自助借阅服务。”晋江市图书馆馆长郑君平告诉记者,通过24小时城市书房建设,打造市区15分钟文化圈、乡镇30分钟文化圈,让更多百姓得以共享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成果。

 

   身边书房 畅享阅读

  “平常来接孩子的间隙或是日常休闲,我最喜欢来这里看看书。”13日中午吃过午饭,郑女士又来到位于晋江一中旁的24小时城市书房“打卡”,这个离她家只有几百米的书房,成为她在“碎片化”时间“充电”的理想场所。

  走在晋江城乡,在最繁华、最漂亮、离百姓最近的地方,总能看到24小时城市书房的身影。晋江市采用嵌入式方式,用心用情打造精致富有书香气息的城市书房,充分突出小而精,便捷、自助、24小时免费开放等特点,让阅读融入市民生活。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书房有效弥补了公共图书馆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限制,拓展了夜间服务功能,可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晋江市文旅局局长蔡晖说,由于晋江拥有较为庞大的外来流动人口,书房开通了刷身份证入馆的功能,让外来群体特别是短时居住的人员无须办理借阅证便可畅享同等化的阅读。

  城乡均衡、普遍均等,是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的难点和痛点。为此,晋江24小时城市书房建设不仅覆盖主城区6个街道,还辐射到晋南、晋西等多个乡镇,同时与图书馆分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多个点串点成线、串线成链,实现总分馆图书资源的通借通还、数字服务的共享、文化活动的联动。

  政府主导 多方共建

  在24小时城市书房建设过程中,晋江采取政府统筹规划、社会力量参与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市镇联动、图书馆主动、社会力量互动”的共建共享机制。2018年,晋江市将“建设10家城市书房”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财政对每家城市书房投入100万元建设预算,并将后续的运营经费纳入每年专项预算。

  各界联动共建,多业态组合,是晋江市24小时城市书房建设的一大特色。通过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文化项目模式,为城市书房提供复合型服务。11座城市书房涵盖了机关单位、社区、商场、景区、企业等多种场所,有效提升城市书房的辐射带动力。作为民营经济重镇,越来越多的晋江企业积极参与到城市书房建设中来。11家城市书房中,有4家城市书房由政府和企业力量共同参与。

  郑君平告诉记者,城市书房在运营上,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建立统一的文献物流维保系统,成立专业的物流维护团队,配套图书调配库、车辆及人员,对全市城市书房统一进行文献配送及维保服务。

  此外,晋江市城市书房充分利用属地管理部门、社会力量、志愿者群体,实行“无人值守+营业服务”的弹性服务举措,实现优势互补,推进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在三创园的城市书房,将图书馆资源与休闲、餐饮等服务相结合,除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及餐饮服务,还实行“无门槛”经营,为市民提供免费文献借阅服务,并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形成“书房+”的多样化服务模式。

  记者点评

  数据显示,新冠疫情之前的2019年,分布晋江各乡镇的城市书房接待读者总量28万人次、图书流通总量36万册次,分别占11家城市书房接待读者总人次的46%、图书流通总册次的50.7%。

  一间间城市书房,犹如点点星光,点亮了城乡百姓阅读均等化的前景。

  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分馆而言,城市书房以24小时服务、无人值守、图书资源互通共享等特点,实现了建设成本更低的优势。此外,城市书房分布于晋江多个偏远乡镇,有效节约了乡镇读者借阅图书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实现了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为晋江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此外,晋江市城市书房创新打造城乡一体化阅读空间,弥补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短板,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普惠化。而扩大社会参与面及参与力度,整合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志愿者等各界力量,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也让这一创举更接地气、更具持续性。

  (记者_王敏霞 通讯员_林晓燕 郑小娇 文/图)

标签:
责任编辑:林琳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