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的“晋江经验”

泉州晚报2021-07-26

  城市的崛起和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以提高经济速度、扩大经济规模为主要指标的“硬实力”的增长,更需要有文化“软实力”的支撑。晋江丰富的文化遗产正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近年来,晋江在加快城市更新改造进程中,越来越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成为留住城市文化根脉的重要抓手。同时,晋江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延续历史记忆、彰显城市特质、创造美好未来的内在要求,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内涵和城市魅力与日俱增。

安平桥 (徐维耕 摄)

  建立长效机制

  党委领导 政府主导 部门联动

  晋江是一座“藏宝之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晋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精神,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保护好文物古迹,合理创新利用,让晋江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2014年,晋江在泉州市率先出台《晋江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传统建筑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加强文物建筑、传统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

  2021年,晋江市委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加强新时代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出台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的“1+3”文件,包括一份《实施意见》,即《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加强新时代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三份《工作方案》,即《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工作方案》《晋江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方案》《关于建立晋江市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工作方案》。“1+3”文件的出台,为晋江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在具体实践中,晋江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互动的文物保护长效机制,并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晋江经验”。

  在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原则的基础上,早在2016年,晋江在全省率先将文物保护纳入对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绩效考评指标中,文物点监控纳入镇(街道)、村(社区)监控系统,进一步推动“属地管理”的有效落实,形成了市、镇、村、文物管理员的四级文物管理网络。进一步规范文物管理员选聘,出台《晋江市文物管理员管理规定》,为153处文保单位重新选聘153名文物管理员,每年财政拨出40多万专款给文物管理员发放工作补贴。

  同时,晋江落实文物安全巡查制度化,当地职能部门和镇街在日常巡查中,重点检查文保单位的本体安全、周边环境、消防建设、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及落实情况,做到“巡查有记录、整改有通知、通知有存档、检查有报告”。2018年至今,晋江市文管办向相关镇(街道)下发抄告书26份,通报10份。

  此外,为推动省级以上文物建筑保护工作,晋江近5年共争取上级补助经费近2000万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利用社会募捐和家族自筹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文物保护资金,逐步实现文物管理的开放化、社会化、公益化。其中,陈埭丁氏宗祠、施琅故居的修缮,来自丁氏族人、施氏族人的捐资均超过百万元;安海龙山寺环境整治启动之际,收到社会各界超2000万元的捐款;安平桥的附属文物“白塔”修缮时张世源独捐100万元。

  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根”与“魂”。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相继加入“护遗”队伍。

  晋江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检查组要求,要宣传好这些《条例》,有效提升群众知晓率,并在贯彻落实《条例》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措施确保文物安全。

  晋江市纪检监察部门将监督“探头”延伸到文化遗产保护一线。去年3月,驻晋江市文旅局纪检监察组联合文保中心对施琅故居等开展检查督查,针对存在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业主单位立即整改。去年11月,晋江市纪委监委组织晋江市文旅局、驻文旅局纪检监察组、文保中心,对龙湖长顺商行建筑群等进行文物安全及文物修缮工程进度的检查督查。

  为破解跨域文物保护难题,去年,晋江市检察院牵头成立“晋江南安文化遗产(申遗点)公益保护联盟”,建立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促进遗产点文物保护长效机制,助力泉州申遗;同时,在晋江市文保中心设立检察工作室,着力开展文物违法犯罪预防和打击工作,形成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

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全景(徐维耕 摄)

  夯实基础工作

  摸清家底 编制规划 修缮保护

  “文物保护工作事无巨细。”据晋江市文保中心主任吴金鹏介绍,近年来,晋江文保部门不断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摸清摸准文物资源底数和保存现状。同时,完善每处文保单位的“四有”档案,确保每处文保单位聘请一名文物管理员负责文物日常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树立保护碑,明确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滚动收集整理文保单位日常保护管理档案。目前,晋江文保单位“四有”率达100%,国保单位的记录档案全部通过省文物局审核。

  同时,推进国保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安海龙山寺、西资寺石佛造像的保护规划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后,省政府同意公布实施,其他7处国保单位的保护规划全部启动编制;完成国保、省保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定线落图工作,市级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未定级的一般文物保护范围的划定和定线落图同步推进。

  针对城乡建设中的文化遗产,晋江充分考虑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实施就地保护或迁移保护。2019年,在对晋江市域8号路(一期)英林镇斗林村段道路施工中,发现砖砌古井1座,晋江市领导立即批示变更原有道路施工方案,实施就地保护,晋江市文旅局邀请泉州考古队组织考古发掘,认定该井为宋代砖砌古井,系晋江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井,晋江市交通局及时制定保护方案,报经晋江市文旅局批复同意后组织实施,目前保护工程已完工。同年,未定级的一般文物蔡芳界宅、龚显韬宅因福厦高铁项目建设无法实施原址保护,严格依《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报经福建省政府批准,迁入梧林古村落保护,迁移保护方案报泉州市文旅局批准同意后组织实施,目前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

  抢险加固是对文物保护“最小干预”的办法。2019年,晋江投入200余万元对国保单位安平桥涉危桥墩抢险加固。像这样通过抢险加固达到局部修缮目的的还有国保单位草庵石刻的附属建筑石构凉亭、安海龙山寺清代石牌坊、西资寺大殿以及省保单位围头“八·二三” 炮战遗迹之毓秀楼、达屋楼等。

  经费是实施本体保护的保障。2015年,晋江启动名人故居类文保单位修缮保护工作,修缮经费参照《晋江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传统建筑保护管理暂行规定》中“优秀传统建筑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政府补助资金不超过工程结算款的50%。经费的支撑,促进了池店钱头状元第、青阳张瑞图故居、庄用宾故居、安海陈清机故居、蔡家娇故居等名人故居类文保单位修缮工作的开展。

  针对文保单位的安全隐患问题,晋江提倡“以修促改、以修促保”。省保单位东石玉记商行建筑群、龙湖长顺商行建筑群都存在居住人员多、身份杂、年龄大,以及房屋部分坍塌等问题,争取省文物局近1000万元的资金补助对两个建筑群进行修缮。同时,强化消防硬件设施,共为晋江建筑类文保单位和文物点配备1976台灭火器,并委托年度检修、维护,为27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增配276台悬挂式干粉灭火球,逐步推动国保单位、省保单位建设微型消防站及消防水池。完成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5台智慧用电系统安装和验收,完成4处国保单位和7处省保单位20个文物点电气线路套管敷设。完成各级文保单位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的编制、完成省级以上22处(37个文物点)文保单位文物安全风险评估并上墙、警示。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晋江在探索文物建筑的合理利用过程中,深挖文物内涵,如在国保单位施琅故居开辟“施琅纪念馆”、陈埭丁氏宗祠开辟为“陈埭回族史馆”;在省保单位石井书院开辟“石井书香”展览,五店市建筑群朝北大厝开辟“五店市民俗馆”;梧林近代建筑群的朝东楼开辟为“梧林华侨史馆”、顺意楼开辟为“晋江侨批馆”;市保单位济阳楼开辟为“蔡其矫诗歌馆”;围头“八·二三”炮战遗址入选福建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

晋江市文保中心主任吴金鹏在介绍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陈起拓 摄)

  推进申遗工作

  保护文物 提升环境 做好展示

  自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安平桥列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遗产点以来,晋江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推进申遗相关工作的开展。

  晋江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申遗工作专题推进会,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同时,完善机构建设,调整充实“晋江申遗点工作领导组”,及时梳理任务清单,紧盯节点,挂图作战。此外,设立申遗专项资金,负责申遗工作专项经费支出。

  作为文物修缮保护和宣传展示组牵头单位,晋江市文旅局全力做好遗产点核心区范围内的文物修缮及宣传展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遗产点开展包括草庵主体建筑加固、附属建筑凉亭抢险加固等工作,并启动前平台安全监测和附属建筑石构凉亭加固后的安全监测。“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遗产点开展包括本体加固、防虫、防风化、防雨水侵害等,对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进行陈列改版和馆舍维修,并在窑址平台加设宣传展示台,图文并茂生动展示古窑址结构及生产活动。“安平桥”遗产点完成桥体监测、测绘、病害分析、地质勘探和桥墩抢险加固等保护修缮前期工作,安海古码头之水心亭渡头的保护修缮工程已完工。

  为提升遗产点周边环境,晋江市住建局牵头、相关镇街和部门通力协作,加强遗产点周边环境整治,对草庵前停车场、金交椅山窑址西入口等地段进行改造和绿化,并对梅溪彭溪段进行清淤治理,重现两岸自然风光。完成3处遗产点核心区、缓冲区界桩界碑的定位和安装。

5月19日,晋江市2021年文化旅游节在晋江市文化中心广场启动。图为启动仪式上,晋江掌中木偶演员表演《指掌乾坤》。(陈起拓 摄)

  非遗传承保护

  活态传承 创新转化 融入生活

  南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苏统谋及其南音学研究研讨座谈会、晋江市第十五届南音演唱节首场“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南音专场音乐会……6月12日,在我国第1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晋江举行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系列活动。

  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并具有相对良好的生命活力和文化生态环境。多年来,晋江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不断提高全民非遗保护意识,推动晋江非遗传承发展。年初,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民俗文化活动“送王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晋江深沪镇镇海宫是该项目申报文本中相关代表之一。

  2020年,组织第一批晋江市级非遗传承人申报,共评选出53名第一批晋江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2人认定为省级非遗传承人,7人认定为泉州市非遗传承人。同时,晋江拥有本级传习所35个,泉州市级传习所8个,目前正申报提升5个泉州市级传习所。此外,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戏剧精品进剧场、进镇村、进企业、进校园演出上百场,惠及民众达十万余人次,推动非遗融入城市建设、贴近基层群众,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相关链接

  晋江文化遗产知多少

  不可移动文物:晋江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3处(179个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13个点)、省级文保单位15处(31个点)、市级文保单位129处(135个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安海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金井福全村、龙湖福林村);中国传统村落8个(金井镇福全村、塘东村、围头村,龙湖镇南浔村、福林村,灵源街道灵水社区,新塘街道梧林社区,安海镇瑶前村);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1处(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

  可移动文物:晋江共有馆藏文物数量10297件(套),馆藏珍贵文物数量988件(套),其中一级文物数量10件(套)。

  非物质文化遗产:晋江共有60个各级非遗名录项目,103名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3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其中,南音、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晋江布袋木偶戏、送王船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泉州晚报 记者 许雅玲 实习生 吴姗姗)

标签: 遗产
责任编辑:林琳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