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全省首位获得“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称号的文艺工作者

晋江市融媒体中心2020-12-25

  “一方南音享誉世界,有你的传承,有你的杜鹃啼血,世界非遗名录记得你的执着。”

  10月15日,全国曲艺界最高奖——牡丹奖的颁奖晚会上,南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苏统谋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曲艺艺术家”荣誉称号,这是福建省首位获此殊荣的艺术家。

  △牡丹奖颁奖晚会

  出生于1939年的苏统谋,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但南音授课从未停止。几乎每天上午,他都会去文化馆“打卡上班”,招呼前来请教的学生或是南音爱好者。到了周末,我们往往能在晋江市非遗保护中心找到他。

  △苏统谋于文化馆授课

  南音发源于汉唐,形成于宋元,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南音从中原流向南方,最终落户闽南民间,成为民众交流感情、倾诉心迹的纽带。2009年,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中国音乐历史活化石”的美誉。

  苏统谋有时指导南音奏唱,有时也为前来请教的研究生、学者答疑解惑。他的学生年龄跨越五代,有的还是六七岁的稚童,有的已两鬓斑白。

  △春华秋实·苏统谋师生南音专场音乐会

  2018年10月,首场苏统谋师生南音专场音乐会《春华秋实》拉开帷幕,苏统谋携70多名学生轮番上台,十余首经典南音曲目让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春华秋实·苏统谋师生南音专场音乐会

  陈奎珍(苏统谋学生):      

  我13岁进入木偶剧团,15岁开始跟他学南音。他教南音的时候很严格,从不说累。

  陈铭伟(苏统谋学生):      

  我们现在记忆最深刻的是,每次到苏老师家,他都会给我们准备很多好吃的东西,并且不收学费,苏老师一辈子都这样。

  陈奎珍(苏统谋学生):      

  他的房子很破,他的学生有做土工的、做石工的、做木工的,他们就自发为苏老师盖了一栋平房。

  △晋江市深沪镇

  这栋房子,就坐落在滨海古镇深沪,这里就是苏统谋的故乡。苏统谋出生于艺术世家,爷爷喜爱南音,以演傀儡戏为生,父亲苏宗嘉曾任深沪御宾南音社的社长,非常痴迷南音。

  

  △御宾南音社

  苏统谋(南音项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我父亲自我懂事起,一回家就唱南音。我父亲在家教我,是偷偷教,因为我祖母反对。我的祖父唱木偶戏赚不到钱,我父亲顾不上做生意、打渔,整天泡在南音社里面。我父亲经常中午不回家,有时候到了下午,我祖母煮了点心给他吃,叫我拿到御宾社,所以我经常在御宾社听他们奏唱南音。

 

  御宾南音社,明崇祯年间成立,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南音馆社,苏统谋8岁来到这里开始正式学习南音,从唱曲入门,进入变声期后,转而学习乐器。1954年,15岁的苏统谋拜著名的提线木偶师傅陈天保为师,作为学徒在剧团里负责奏乐。陈天保十分疼爱苏统谋,对这个徒弟倾囊相授,并留下大量手稿,在那个印刷条件并不发达的年代,这些手抄本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手抄工乂谱(南音曲谱)

  苏统谋从小就养成了抄写的习惯,收集了大量南音曲谱资料。2002年,刚刚退休的苏统谋,开始尝试将它们分门别类。

  苏统谋(南音项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指谱大全是南音很基本的东西,指谱大全的民间手稿很多,当时我就提出“固本还原”,回到原来那个位置。后来我想到泉州解放初期出了一套指谱大全,分为八本,是油印本,晋江出的这套指谱大全就是根据这13位老师出的那套书的第一版。


  在晋江市文化部门的支持下,苏统谋与陈埭民族南音社的丁水清“蜗居”陋室3年,收录传统指谱65套,前后勘校28遍。2005年,《弦管指谱大全》上下两册出版了。

  △弦管指谱大全

  这是南音史上第一套借助电脑技术印制的指谱大全,被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视为“以现代方式保护和传播南音艺术”的一大突破。 


  △工乂谱(南音曲谱)

  也是这一年,海峡对岸的台湾地区来了一些人,他们想排一场过支曲演出,但由于相关资料缺失而无从下手。


  郑国权(泉州地方戏曲研究会名誉会长):      

  过支曲非常古老,已经中断了好长时间。苏统谋从小就泡在弦管间,所以他接触了很多老先生,台湾有位弦友跑来找苏老师,就说能不能组织一个队伍,到台湾去演奏、去传承?于是苏老师就开始做这个事情,当时他选了两套,一个四空管,一个五空管,出了本小册子。

  苏统谋(南音项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先把资料整合起来,再组织队伍来排练。排练很难,现在的人习惯这样演奏这样唱,我要回到很早以前的那种唱法。后来到台湾去表演的时候很成功,很轰动。

标签: 苏统谋|南音
责任编辑:林琳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