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级】传统技艺——闽南红砖传统烧制技艺

晋江市文化和旅游局2019-06-18

  砖的制作与使用在中国历史悠久,因制砖技术与粘结材料的限制,直至明代,才开始大量用于民居等一般性建筑。中国传统砖依据颜色分为青砖和红砖,只有闽南沿海地区大量使用红砖,也称“红料”,其色彩鲜艳,铺贴形式多样,辨识性高。闽南红砖传统烧制技艺主要分布于晋江磁灶,其有“中国陶瓷重镇”的美誉,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其境内丘陵起伏蕴含丰富的的高岭土资源,梅溪穿流而过,制陶历史可追溯至西晋武帝泰始元年,据《西山杂志》记载:西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由江南人来业于陶。至南朝、隋唐以后施加工艺,釉彩青绿、青瓷各色。到宋代时已远播世界。

  据《泉州瓦窑业调查纪要》载,1924年,李功藏重修泉州文庙时,拆下的红砖瓦上都印有“宋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字样。可见,泉州建窑烧制红砖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徽宗,至今历时九百余年。王世懋《闽部疏》说泉州、漳州地区“民居皆俨似黄屋”,表明闽南明代建筑使用红砖已较为普遍。

  闽南红砖传统烧制技艺主要位于磁灶瑶琼村,系磁灶镇传统陶瓷产业区。瑶琼,俗名窑顶,意为窑炉上方,可见瑶琼自古就有生产陶瓷砖瓦的历史。据述,民国时期磁灶瑶琼村便有瓦窑数座,皆为私人瓦窑,解放后瓦窑收归集体经营。当时有几大瓦窑区,一是沟头一带,二是瑶琼一带,三是官桥一带。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建筑形式变化等因素影响,现代瓷砖逐渐替代了传统手工红砖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传统红砖瓦销量锐减,所以沟头和官桥的瓦窑群便逐渐减少生产直至停产。

  磁灶瑶琼现存有烧制传统闽南红的窑炉2座,主要生产传统闽南特色建筑材料,包括福兴砖,泰兴砖,中兴砖,火佃砖,釉甓砖,釉面砖,红瓦等。一直坚持用传统工艺制作,手工釉面、手工装窑、柴火焙烧等。从制坯到成品砖出窑,前后大约需3个月时间。产品主要用于古建筑保护修缮或重建,以及具有闽南特色的市政工程等,例如晋江市五店市闽南传统街区保护开发项目,蔡氏古民居,泉州市区古街重建如涂门街、城西路、泉州迎宾馆、东湖公园、西湖公园,以及泉州地区传统民俗建筑如宗祠、寺庙,像少林寺,天后宫,龙山寺等。

       闽南红砖建筑是泉州古城悠久历史的见证,是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重要载体之一,同时也是反映海峡两岸同根同源重要的代表性例证,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保护好闽南红砖传统制作工艺对闽南红砖文化的传承以及泉州古建筑的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标签: 晋江|非遗|传统|技艺|闽南|红砖
责任编辑:林琳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