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级】传统技艺——西园官前竹篮

晋江市文化和旅游局2019-06-18

  竹编,是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丝并编织成各种生活用具和工艺品的一种手工艺,是农耕文明的一种记忆。竹编行业历史上多以世代相传或以作坊依托的师徒关系,一般做生活用品、农业用具。

  晋江市西园街道官前柯厝竹篮,俗称“斗笼”,是晋江的一个地方名产,盛水不漏,轻便耐用,深受用户喜爱。官前柯厝竹篮中的“米篮”至今仍在生产,由于米粒小,对竹编的精细度要求高。官前竹篮畅销海峡两岸,尤其是漳州、泉州、长泰、金门等地。过去,泉金两地家家户户几乎都曾拥有过官前柯氏竹制品。

  官前柯厝竹篮的毛竹编织技艺,由明嘉靖年间柯氏第七世柯隐泉从诏安带回官前,此后成为官前柯氏一个主要的生存技艺。各户以家庭作坊方式,用毛竹编织技艺经营生产。官前柯氏自习得毛竹编织技艺后,立誓工艺传裔不传外,传媳不传女,本村技艺400年来不间断传承。1954年,官前村成立有集体企业官前竹器社。“官前竹篮”的原材料以毛竹为主,生产竹篮、竹什等多种产品。

  官前柯厝竹篮的主要技艺流程为:材料处理、编织“围墙”和收“沿口”三个阶段。材料处理就是把竹子加工成篾子,编织就是用篾子编成各种产品,收尾是不可或缺的辅助补充工序,目的是使竹编产品更加美观、精致、顺手、耐用。“柯厝竹篮”一般以打底六角、编身圆形为主要特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受到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的冲击,官前“柯厝竹篮”由原来家家户户有作坊生产,至今仅剩两三家,学竹编技艺的年轻人更是几乎没有。

       官前社区至今还坚持这一祖传手艺的老艺人西园金桔竹什店柯沂南,从事竹编已近70年,他与儿子柯金桔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坚持传承传统柯厝竹篮手艺。目前,还保留制作竹篮产品中较有难度的“米篮”手艺。柯厝竹篮这一传承了四百多年的传统技艺目前正面临着濒危的局面,亟需政府保护。

标签: 晋江|非遗|传统|技艺|西园|官前|竹篮
责任编辑:林琳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