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戏剧现象与乡村记忆文化研讨会举行

晋江新闻网2019-04-15
让地方戏剧焕发新时代光彩
       晋江新闻网4月15日讯   4月11日~13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闽南戏曲)·晋江戏剧现象与乡村记忆文化研讨会在晋江举行。来自全国各级的专家齐聚晋江,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的“晋江戏曲现象”,探讨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共同就如何加强福建传统戏曲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进行研讨。本次活动由福建日报社主办,晋江市文化和旅游局、晋江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晋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晋江市文化馆联合主办。

  晋江素有“戏窝子”之称。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市戏剧事业蓬勃发展,戏剧市场长盛不衰。2003年3月,晋江市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戏剧之乡”。2008年、2011年、2014年三年度荣膺文化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闽南戏曲)之乡”荣誉称号。晋江现有专业剧团2个、民间职业剧团27个,从艺人员800多人。连同经常进入晋江戏剧市场的广大外县市区四十几个剧团,年演出超6000场,观众达4000万人次。他们常年坚持戏剧下乡,足迹遍及19个镇街的392个村、社区。

  晋江市政协副主席叶荣宗说:“晋江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晋江文化现象’中,就有‘晋江文学现象’‘晋江诗歌现象’等,现在又欣喜地看到‘晋江戏剧现象’。在晋江,戏剧形成一种文化现象,产生一种群体效应,成为一种导向风尚,是名副其实,实至名归的,是值得去总结、梳理、挖掘、提升和推广的。晋江戏剧又是与乡村记忆文化有直接关联的,民间艺术来自民间,并服务于民间,为群众百姓喜闻乐见。”

  本次研讨会期间,还组织与会的专家走进晋江戏曲活动场所进行调研,并观摩晋江主要戏曲品种演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晋江戏剧现象”进行了总结。会议认为:“晋江戏剧现象”诞生的背后是晋江有一个利于传承发展戏曲的生态环境。其有着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政府领导重视,把戏曲传承发展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专业剧团也起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示范作用,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体现了晋江戏曲的最高水平,也带动了民间职业剧团的发展。第三,晋江民间职业剧团百花齐放,承担了很多的演出任务,体制活,有活力,艺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再者,晋江的观众市场为其提供了大力的支撑;最后,多年来晋江通过文化的请进来和走出去,艺术的交流,也为晋江创造了有利于戏曲发展的生态环境。

  与会的专家们也为晋江今后的戏曲发展建言,为如何进一步扶持民营剧团的发展献策。建议重视本土剧作家的培养,举办民营剧团人才培训班,划出专项经费保护民间剧团等。

  声音

  著名文艺评论家张陵: 乡愁是一种文化品质。晋江是戏曲之乡,保护戏曲的意识非常自觉,弘扬民族文化的理念非常鲜明。因此,晋江才有如此浓厚的乡愁。地方戏剧是乡愁高品质的表达,作为戏曲之乡,晋江的地方戏曲具有深厚的土壤,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和喜爱,是当地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现象是晋江地方戏曲保护、发展、弘扬的独有优势。应该抓住这种优势,把乡愁的品质在地方戏曲表达出来,让地方戏剧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泉州孔子学会会长洪辉煌:“晋江戏剧现象”的特点是~~晋江有着一条完整厚实的戏曲链,戏曲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是需要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等各个艺术门类共同参与的。晋江拥有着一批优秀的戏曲人才,一度创作、二度创作都没有明显的软肋,令晋江能出佳作,每一次在全省的汇演,在全国性的展演中,都能够摘金夺银。晋江的戏曲与乡村有着密切的关系,晋江的戏曲是从乡村生活中去吸取题材、人物和主题,把生活转化成为戏曲艺术,很有贴近性,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此外,晋江戏曲始终面对着大众,舞台主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群众。这两点都是值得去保持和发扬的。

  福建京剧院国家一级编剧陈欣欣: 我对闽南戏曲情有独钟,闽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让人震撼的,提线木偶、掌中木偶在全国甚至是全球都是独树一帜的。晋江戏剧的光彩,是晋江戏剧家一代一代的传承者敢于创造的精华。一个演员的创造性是很重要的,我们的戏曲演员在传承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习传统的表演,还要像那些了不起的艺术家们一样,要有艺术自信,要有创造性。这一点,闽南还是做得很好,非常大胆。戏曲和别的艺术的区别是诗性之美,在坚守的时候,还要有当代之美。

  泉州社科联主席李培德:晋江作为戏窝子,戏曲之乡,从四个方面支持和推动着戏曲的繁荣和发展。首先,人民是戏曲的养育者,晋江人热爱戏曲,把戏曲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很多民营剧团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其次,剧团是精神食粮的生产者;再者,很多专家学者是戏曲繁荣发展的推动者;最后也离不开政府对戏曲繁荣发展的引导,目前晋江每一年坚持一届的戏曲展演,为其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建议继续保护戏曲的土壤和环境,让戏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记者_董瑞婷  张惠阳  通讯员_许竹敬

标签: 晋江市|研讨会|戏曲|剧团
责任编辑:林琳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