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南音艺术团赴京参加2018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侧记

晋江新闻网2018-11-26

  传承与变迁,是当下传统文化保护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

  11月9日-13日,2018第三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以此为主题,邀请来自全国各地多个民族和地区的民间文化社团进京交流展示。晋江市南音艺术团是代表汉族、代表南音的唯一受邀参与展示的民间社团。

  参加活动期间,晋江市南音艺术团在中央音乐学院、清华大学、国家大剧院、北京语言大学等进行了多场专场演出和展示。其中,有“五空管弦管过支套曲专场演出”这样传统的南音专场,也有在传统南音基础上进行新排的南音古诗词专场音乐会“。传统+创新”的节目编排,既彰显传统南音的音乐魅力,又展示了近年来晋江在南音发展方面的探索。

  晋江市南音艺术团的表演广受好评,得益于多年来他们对于传统的坚持,也让我们看到了在走向未来的路上,只有扎根传统的创新,才能走得更远。

  根植传统恢复即将消失的过支套曲联唱

  这是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南音演出,也是一场对传统南音致敬的专场演出。

  11月12日晚,晋江市南音艺术团应邀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五空管弦管过支套曲专场演出”。演出现场摆着香案,请了南音祖师郎君神像。

  演出前,南音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苏统谋按例向郎君神像上香。演出单位晋江市南音艺术团按照指、曲、谱的顺序,再现了古老而传统的过支套曲演出形式。演唱者演唱了“倍工”“相思引” “锦板”“双闺”等门头下的曲目,从七撩拍唱到一二拍。十几位演唱者、乐师交替上下场,曲目一首接一首不间断。

  台上的表演者神情专注,现场的观众也跟随着他们,沉浸在这高雅的音乐里。那些听不懂的歌词仿佛不再重要,音乐本身就已是一座连接着表演者与观众的纽带。

  演出结束之后,不少观众久久舍不得离去。这样难得的观看体验,给山西长治学院成教处处长柴广育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这场南音专场演出,令我非常震惊,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雅集。整个作品非常讲究,是我看过最讲究的传统音乐。专家们都说——文化化人,艺术养心,我觉得这是最养心的音乐。”

  至此,本场音乐会的导聆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专业博士陈燕婷终于松了一口气:“过支套曲联唱这种传统南音的形式在传统民间已经有几十年唱不起来了,原本担心这场最接近传统、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演出没有多少观众,没想到来的人不仅比预想的多,大家还非常喜欢传统南音,这也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更加有信心。通过演出的筹备和排练,也让晋江市南音艺术团在扎根传统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

  为了此次过支套曲联唱的成功献演,晋江市南音艺术团可谓是全力以赴。晋江市南音艺术团是一个民间团体,参演的团员都有各自的本职工作。早在几个月前,大家就利用业余时间先各自练习,然后再进行集中排练。为了呈现出最好的效果,参演人员都是利用休息时间排练,就连最后上台前的晚饭时间也坚持排练。80多岁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苏统谋更是亲力亲为,既担任艺术指导,又上台参演。

  虽然演出得到了认可,但在苏统谋的心中,这还远远不够,“恢复过支套曲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但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演唱上就有难度,现在很少人愿意唱慢板了,其次演唱曲目多为古曲,现在学习和演唱的人也少。”

  据其介绍,过支套曲演出对弦友的南音水平要求较高,必须有一大群具有一定水平的弦友作为支撑才能做得起来。

  此前国内最后一次套曲的演出还是泉州著名的弦管馆阁回风阁与升平奏进行“拼馆”,曾于1943年(或1944年)在花桥亭(保生大帝庙)举行过一次,当时连唱了六天六夜,轰动一时。1949年前,每逢保生大帝圣诞,深沪御宾南音社都会在宫前搭锦棚进行弦管过支套曲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套曲过支联唱这种古老的形式未曾再举行过,直至2005年,晋江市曾组南音代表团受邀前往台湾,分别在彰化南北管音乐戏曲馆、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戏剧馆”和台北“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进行了4场正式公演,其中四空管和五空管各2场。

  支持对过支套曲联唱进行恢复和抢救的晋江市文化馆馆长郑丽玲说:“2005年5月,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整理、抢救者的知识产权,晋江正式出版《弦管过支套曲选集》(苏统谋、丁水清整理)一书,并由福建音像出版社录制出版《弦管过支套曲选萃》VCD光盘一套4碟,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南音套曲过支联唱的内涵和风貌。”

  郑丽玲说:“此次南音有机会到北京演出,走进高校,将传统南音展示给学者和年轻的学子们,对传统南音是一次很好的推广,能促进人们对传统南音的认知,推动传统南音的传承。”

  特意前往观看此次传统南音专场演出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音乐学博士陈瑜说:“过支套曲联唱是结构非常庞大且严密的一种音乐套曲形式,我们这次听到的只是南音精髓当中很小的一部分,在开心的同时也稍微带着一点遗憾,在晋江地区能够奏唱这种套曲形式的民间乐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这更显得这场演出的珍贵。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对过支套曲这种传统南音演出形式的保护和传承,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多种形式地进行保护和存档。”

  变迁发展南音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南音的变迁发展,也在引发关注。

  2018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艺术总监、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和云峰说:“在这次的民族民间音乐周中,将南音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进行展示是有原因的。南音在国际上的影响很大,在东南亚传播广泛,福建地区发展快、后劲足,一直是经济、文化的排头兵,南音的传承和发展非常典型,代表着福建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现状,也是一个风向标。我们很关注福建地区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我自己去过几次,有担心,也有欣慰。担心的是都在变,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渐变是谁也阻挠不了的;欣慰的是我发现很多福建的民间社团都有经济支撑,在坚持和传承传统。”

  学者们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关注着南音的传承与变迁,而北京的高校则首度将南音纳入教学与推广计划。

  11月 13日,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业与晋江市南音艺术团签订协议,共建教育实践基地。据悉,这也是北京语言大学音乐专业成立后设立的首个教育实践基地。

  北京语言大学老师、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业负责人史大鹏说:“南音有很长的历史,音乐非常古朴典雅,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近些年,南音的传承和推广做得越来越好,希望通过在晋江设立实践基地,让老师和学生到晋江对南音有更多的学习和了解,让传统音乐除了在原生地能够传承,还能扩展到更大的范围。”

  据了解,今后,北京语言大学除了将组织高年级的音乐专业学生到晋江学习南音之外,还将继续把南音请进北京语言大学进行双向交流,让南音有一个更好的传播和拓展空间。

  “我们音乐专业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而设置的,专业的方向叫音乐国际教育与传播,音乐是核心,主要任务是希望以后在国际的平台上推广中国的传统音乐,所以我们尤其关注自己的传统文化。在跨文化的交流当中,我们也一直有一个深深的感触: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才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随着教育实践基地的设立,也意味着晋江南音真正地“走出去”,而且未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晋江市南音艺术团团长陈铭伟说:“近年来,晋江市南音艺术团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在晋江文体新局、文化馆的直接领导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为出色的成绩。但走出来我们才发现,特别是本次北京巡演活动的成功开展,我们虽赢得了艺术上的高度赞誉,收获了艺术尊重,但在自身艺术上的发展显得底气不足,这是作为晋江市南音艺术团这群年轻的南音传承者不可忽视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文化担当。晋江是个造梦的城市,我们衷心希望能乘着晋江文化建设的东风,给予南音更多政策上的保护扶持,创造南音文化保护的‘晋江经验’!”

记者_董瑞婷 通讯员_许竹敬文图

标签: 南音|民族音乐
责任编辑:吴美斌 吴美斌